临江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踏遍青山人未老六首著名的青山诗词,有哲理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癞风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9145503.html

孔子说过: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,对于诗人们来说,青山与绿水都是他们的最爱,他们寄情于山水,诉之于笔下,写出无数歌咏山水的著名诗篇。在他们的诗中,青山有着独特的意象,饱含着灵性,充满了深情。

在诗人们的眼里,青山那清晰的轮廓,陌生而又熟悉,有时又是游子们心中故乡的象征,唐朝著名诗人司空曙在《贼平后送人北归》里写道:“他乡生白发,旧国见青山。”

在诗人们的眼里,青山有时就是这片巍峨挺拔、郁郁葱葱的大山,它充满了永恒、力量与希望,明朝大文学家杨慎在《临江仙》里写道:“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”

在诗人们的眼里,青山有时是可以归隐、栖息的精神家园,大诗人刘长卿在《送灵澈上人》里写道:“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”

踏遍青山人未老,笔者精心选取了王安石等人的六首著名青山诗词,这些诗词的青山有哲理、有愤慨,还有心灵的乐园,请大家一起欣赏大诗人们的青山意象吧:

一、《江上》

宋:王安石

江北秋阴一半开,晚云含雨却低回。

青山缭绕疑无路,忽见千帆隐映来。

王安石罢相后,退居在江宁(今南京)的钟山。他远离了朝堂的纷争,过起了平静安宁的退休生活。

秋日的一天傍晚,他漫步在长江之滨,欣赏着江边的秋色。江北岸的天色是半阴半晴的,低垂的乌云含着雨意,在天空徘徊。两岸的青山曲折缠绕,滚滚的长江流也跟着迂回婉转,好像是没有路了。忽然间,无数的白帆,正从山林的掩映之处,隐约驶来。

这位睿智的老人眼前一亮,这一幕不正是自己不屈从阴暗,勇于抗争,积极开拓的写实吗?他思索了一会儿,这首充满哲理的《江上》在他脑海中形成。

“青山缭绕疑无路,忽见千帆隐映来。”是该诗的名句,王安石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:只要努力向前、持之以恒,尽管风云变幻、前途遥远,总是有路可行的。

南宋的大诗人陆游,受到这首诗的启发,在《游西山村》一诗里,写出了“山穷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这一千古名句。

诗中的青山蕴含哲理,给人启迪,让人们执著前行。

二、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

宋:辛弃疾

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?

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。
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

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

造口,地名,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。郁孤台,在江西赣州市城区西北部的贺兰山顶,又称望阙台,因“隆阜郁然,孤起平地数丈”得名。

淳熙二、三年(公元至年)间,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,经常巡回往返于湖南、江西等地。

一天傍晚,他经过造口,登上郁孤台,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,这水中有多少苦难流亡之人的眼泪啊!他举头眺望长安方向,可惜只能看到无数的青山。但青山怎能挡住奔流不息的江水呢,浩浩江水终究会突破阻碍向东流去。他愁绪满怀,听到了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声声悲鸣,仿佛在说:“行不得也,哥哥。”

家国沦亡的创痛、收复无望的悲愤和一筹莫展的愁闷,激发着辛弃疾的创作灵感,让他写下这首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,全词用比兴的手法,娓娓道来,表达了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情思。

词中的青山是遮蔽正义的敌人的化身,辛弃疾意识到当前局面并不乐观,尽管他满怀胜利的信心,但是他更清楚收复故土的道路异常曲折艰辛。

三、《题临安邸》

宋:林升

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?

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

年,金国大*攻陷了北宋的首都汴梁,俘虏了徽、钦两帝,北宋灭亡。赵构在应天府(今河南省商丘市)继位,是为宋高宗,史称南宋。

年,赵构逃到杭州,改杭州为临安,意思是临时安居的地方。不久,金*南渡,赵构吓得又逃离临安,跑到了温州。年夏,金兵撤离江南后,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。

此时,在岳飞、韩世忠等爱国将领的积极攻击下,时局有所稳定。赵构就开始大修楼堂馆所,建明堂,修太庙,宫殿楼观一时兴起。达官贵人们、富商大贾们也相继经营宅第,并大肆歌舞享乐,沉沦于奢侈糜烂的生活中。

林升,字云友,号平山居士,是南宋时期一位头脑清醒的诗人。

林升来到杭州,住在一家旅馆里,他目睹了青山之外有青山,高楼外面还有无数的高楼,达官贵人们被暖洋洋的香风吹得如痴如醉。这一切使林升非常愤怒,他在宾馆的墙上题写了这首忧国忧民的题壁诗,发出了灵*的拷问,西湖岸边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?对这些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,只求苟且偏安的“游人们”,林升严厉怒斥,你们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曾经的首都汴州。

全诗构思巧妙,措词精当,意蕴深沉,在讽刺的语言中,表达了林升对当*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。

诗中的青山寓意着祖国的大好山河,充满了对当权者不思收复破碎山河的愤慨。

四、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

明:杨慎
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

是非成败转头空。

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

一壶浊酒喜相逢。

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
长江滚滚东流,昼夜不息,多少英雄豪杰就像这奔腾的浪花般消逝,是与非、成与败,转眼就烟消云散,成为一场空。只有那青山依然不老,夕阳依旧无限美好。

江上的渔樵两位白发老人,早已习惯了春秋季节的变化,老朋友见了面很高兴,二人畅饮一壶酒,笑谈古往今来的纷纷往事。

杨慎字用修,号升庵,吏部尚书、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。明代著名的文学家、学者,与解缙、徐渭一起,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。

年,时任翰林院修撰的杨慎直言进谏,因“大礼议事件”触怒了明世宗朱厚熜(音:cōng),被杖责罢官,发配到云南永昌卫(今云南保山县)充*。

杨慎身穿囚衣、戴着枷锁,被*士们押解着,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湖北的江陵,准备渡江南下。傍晚时分,杨慎看到一位渔夫和一位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,二人谈笑风生。他突然心生感慨,就请*士拿出纸笔,写下了这首慷慨悲壮的《临江仙》。

杨慎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,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。这首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、江水不息、青山常在,而一代代的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。下阕杨慎化身为白发渔樵,以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,抒发了他高洁旷达的情操、淡泊洒脱的胸怀。

全词基调慷慨悲壮,读后让人觉得荡气回肠、回味无穷,平添万千感慨在心头。

“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”这一千古句在渲染苍凉悲壮的同时,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,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。

词中的青山象征着永恒,是历史的见证,启发着人们对短暂人生的思索。

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在撰写《三国演义》时,杨慎还没有出生,所以当时版本的《三国演义》里没有这首词。后来,毛宗岗父子在评刻《三国演义》时,将这首词放在卷首。于是,这首词随着《三国演义》的传播,而名闻天下。

五、《送灵澈上人》

唐:刘长卿

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

荷笠带夕阳,青山独归远。

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,远远地传来*昏的钟鸣声。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,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。

灵澈上人,本名杨源澄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,唐朝著名诗僧,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。刘长卿与灵澈上人有着深厚的友谊。

一个傍晚,刘长卿在润州(今江苏镇江)结束了与灵澈上人的会见,灵澈要返回竹林寺了,看着灵澈远去的背影,刘长卿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。

刘长卿用素描的手法,描绘了一幅意境闲淡悠远的送别图:远处青山茫茫,苍苍翠的丛林掩映着古寺,寺里传来悠扬的钟声,一位高僧背着斗笠,沐浴着夕阳,独自向青山走去。

全诗语言精炼,构思精致,借景抒情,刻画了灵澈上人超凡脱俗的僧人风度,表达了刘长卿的依依不舍之情,抒发了他虽然*坛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。

诗中的青山,不止是灵澈上人归宿的家园,更是他和刘长卿的精神乐园。

六、《清平乐·会昌》

毛泽东

东方欲晓,莫道君行早。

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。

会昌城外高峰,颠连直接东溟。

战士指看南粤,更加郁郁葱葱。

请不要说你来得早,东方将要初露曙光。我们风华正茂,遍踏了青山,唯独这儿的风景最好。会昌县城外面高耸的山峰,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东海。战士们指点眺望南面的广东,那边更为生机勃勃、一片青葱。

年的4月,伟人受到排挤,离开瑞金来到江西会昌视察并指导工作。一天清晨,在同志们的陪同下,伟人登上会昌山,写下这首昂扬豪迈、磅礴大气的《清平乐·会昌》。

尽管当时的革命形势危机重重,尽管伟人的心情有些苦闷,但是,身处逆境的他目光超越了众人,超越了现实,他看到东方将要破晓,他豁达自信“踏遍青山人未老”,他乐观宣称“风景这边独好”,他坚信革命的前途“更加郁郁葱葱”。

这就是一代伟人,他高瞻远瞩,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。

“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”,这一名句充分显示出伟人乐观自信,昂扬豪迈的革命精神。词中的青山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,饱含着伟人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。

踏遍青山人未老,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六首著名青山诗词,这些诗词的青山有哲理、有愤慨,还有心灵的乐园,展示了这六位大诗人们各自独特的青山意象,您喜欢哪一首呢?欢迎好友们一起分享、讨论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